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字体设计超级视觉锤,以及字体视觉效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字体设计超级视觉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字体视觉效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从甲骨文到金文和石鼓文的书法艺术衍变,大篆已经成为书法史上一个大的飞跃,此节我们一起探讨大篆的基本知识。
大篆,广泛运用于西周时期,据记载,为夏朝伯益所创。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史籀篇》而得名。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
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西周晚期太史籀所编的《史籀篇》中收录,因此叫籀文。
另一种说法则是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为显示国威,于是将原本的钟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为籀文,详见《史籀篇》。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周宣王打猎时所刻,推测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已知的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广义上而言,小篆之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其中包括金文(钟鼎文)和籀文(金文之繁化),据推算,秦代时期依然有甲骨文的依存,故甲骨文也囊括其中。
狭义上而言,所谓大篆,则专指籀文,因为大篆是由籀文演变而来。
大篆的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的代表作品:
1.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发掘的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
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睡虎地秦简》的书法可以归于自然演进的秦隶一类,也可归入秦篆。从字形可以看出此简文字中有相当数量的字形在减少了盘曲之后,同小篆的写法大同小异;在笔意上略带隶书意味,此简册中文字的横画,起笔重按、收笔轻提,已初具蚕头燕尾的笔意。
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2. 毛公鼎,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内壁铭文32行,共497字,是迄今所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其上铭文记载周宣王在位初期,欲振兴朝政,遂命毛公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之册命,并赏赐酒食、舆服、兵器等,是反映西周晚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书法价值:
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通过《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表现出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形成了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毛公鼎铭文的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用笔以中锋裹毫为主。在具体操作中应是逆锋而入,抽掣而行,提笔中含,锋在画中而至于收笔;其收笔未必笔笔中锋,只是轻按笔锋停止即可,即所谓“平出之法”。因而在临写时应特别注意表现出线条的浑厚、拙重与雄强之气。但在表现轻重变化笔意时,不可有故作颤抖之笔,否则难以体现其真意而毫无生气可言。所以毛公鼎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临摹模版。
3.散氏盘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的青铜器铭,在清朝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拓本有13行,共375字。又称夨人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书价价值: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散氏盘铭文的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它的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却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来。圆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是散氏盘铭文在技巧上的着重点。在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到,这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所在。
散氏盘铭文用笔粗放豪犷,但并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朴茂豪迈。其线质是能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早期以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来华饰其形,呈现出线与块面的结合,也不同于其后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饬,而是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错落摇曳之趣,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可以说散氏盘既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
散氏盘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文字,在结构上呈现出蜾扁的风格特征。在方整中含有圆意,就其单字而言无一不打破对称、平正的惯例,不仅呈横向的欹侧之势,而且变通常的右高左低为左高右低,字势向右下倾斜。然姿态自然,变化莫测,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字形开张,妙趣横生。在朴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强的意蕴,故而显得博大、宽厚,让人感到一种生气的存在。同时,字的重心都忽左忽右,使每一行的字产生明显的跳跃感。加之其章法错落有致,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通过变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顾、右盼联合起来,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气象飘逸。
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汉字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
二是规范化。大篆的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亦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设计超级视觉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设计超级视觉锤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bzz.cn/yinshiyangsheng/slys/39126.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05-05
时间:2024-06-12
时间:2024-02-04
时间:2024-02-12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5-13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4-16
时间:2024-08-28
时间:2024-02-24
时间:2024-01-31
时间:2024-02-04
时间:2024-04-17
时间:2024-02-27
时间:2024-02-04
时间: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