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字体行书怎么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设计字体行书怎么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形声字,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行书中"学"字怎样写?归纳起来说有四种写法,下面一一举例说明如下:
一、第一种,接近楷书,出自《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这种写法显得比较庄重、正式,应该算是行楷书写法。如图:
1、《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2、唐 · 欧阳询 · 千宇文
3、宋 · 苏轼 · 归院帖
二、第二种,头部笔画进行了简化
相对与第一种来说,笔画更加简洁流畅,并有利于打破头重脚轻的僵局。如图:
4、宋 · 米芾 · 学书帖
5、元 · 赵孟頫 · 杜甫秋兴诗
6、明 · 董其昌 · 墨禅轩说
三、第三种,头部简化成三点,类似简化字写法
这种写法也是来源于王羲之,现代“学”的简化字就是根据这种写法演变而来。如图:
7、晋 · 王羲之 · 四纸飞白帖
8、元 · 鲜于枢 · 韩愈进学解
9、明 · 黄道周 · 自书诗卷
四、第四种,省略了中间的秃宝盖,又有人把这种写法归为草书
这是当代人应用较多的写法,归为行草写法。如图:
10、毛体写法
11、张即之写法
12、张瑞图写法
以上就是行书中"学"字的四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是否都学会了呢?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行书中的“学”字怎么写?建议学习法帖的写法,因为法帖上的行书“学”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且经过历史检验和人们认可。自造字不可取。学书法,一定要师法古人,继承传统,只有这样,学书之路才能走远 ……
上图中的六个行书“学”字,都符合行书书写规则,风格各异,都很有特点,供题主参考,建议临摹之。
上图中的行书“学”字,用笔老辣,书写流畅,行云流水,艺术性强,可学习、借鉴之。
上图中的行书“学”字,王羲之写的最棒!除王十朋写的“学”字不太理想之外,其他书家写的也很精彩。
上图中的九个行书“学”字,欧阳询,林则徐,敬世江写的甚佳,其他书家写的仅供参考。
题主可从以上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书“学”字临摹之,如果想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临摹到七分像时,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即可。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学'的笔画的连贯不能太过生硬,必须一气呵成才行,不要到连笔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在连笔处应该轻松自然。让人有浑然天成之感。而且行书行楷该有的顿笔还是应该有的,不能太过草率。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书写特点
一 折叠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二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以欤侧代替平整.
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以圆转代替方折;
三 折叠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四 行书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关于设计字体行书怎么写和行书 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设计字体行书怎么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行书 设、设计字体行书怎么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bzz.cn/yinshiyangsheng/slys/46309.html
相关热词:
时间:2024-02-12
时间:2024-02-09
时间:2025-01-12
时间:2024-04-11
时间:2024-02-19
时间:2024-02-03
时间:2024-04-10
时间:2024-02-06
时间:2024-02-02
时间:2024-02-01
时间:2024-04-27
时间:2024-06-15
时间:2024-02-13
时间:2024-01-31
时间:2024-02-06
时间:2024-12-19